close



昨天接獲中國時報電話,有篇討論全球暖化問題的新聞(5/17-D6),臨時用了我在麗江請按此拍攝的玉龍雪山請按此全景作為新聞畫面,由於事前未曾告知,特別向我致意,並且要我到報社時順便拿稿酬。

把拙作當作新聞圖片,說起來是件光榮的事情,因此向王鶴小姐表示沒有關係,她卻說:「你都還不知道我給你什麼,就要拒絕?」接過手來果然是厚厚一包,迫不亟待打開一看,原來是她的第二本旅遊輕文學「尋找櫻花」。

我與王鶴小姐相識已久,2005年她送第一本大作「雅典娜迎風欲飛」請按此給我時,喜孜孜的告訴我該書是金石堂前十名的暢銷書,把沒去過希臘的我搔得心癢難耐。去年她剛從日本拍完櫻花請按此回來時,急著告訴我到「會津若松」遇見高齡70歲的JR鐵道公司專屬攝影師,一起開車追逐櫻花的一段奇遇。

『這是北海道冬天才開的黑色蒸汽火車,會津善和請按此花了兩天時間,站在同一地點拍攝。也許有人覺得是拍攝者運氣好....,會津老師拍了兩百多張,「等金色陽光灑落,等微風從正面徐徐吹起,等煙霧剛好在這裡噴起。」....「尋找」「等待」「釋放」「通過」「完成」,照片的誕生和生命的生長需要一樣的用心。尊重生命的登場,是一點都不能大意的。』

——她這樣描述夾雜著白色蒸汽和濃濃黑煙駛過雪地的火車照片。在攝氏零下低溫站兩天,不禁讓喜歡攝影的我感同身受。

看到書中樹齡2000年的山高神代櫻,以及眾多超過千歲的櫻花,滿山遍谷遮天蔽地的花海,比起「稀疏」的阿里山、陽明山櫻花,突然明白到日本賞櫻的必要。難怪日本人說「花は桜木,人は武士」(做花就要做櫻花,做人就要當武士)。

王鶴小姐這兩本著作,雖然以旅遊為主,筆觸卻充滿文學氣息,祖籍安徽的她有一篇文章將日本的松島比喻成黃山:

『坐在黃山巨石看天,四周皆山,山竟然也能深不見底。爬上黃山的山脊就是爬上家鄉的屋脊,我在這裡思念過世的父親,也思量生命的渺小,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常常對我說:「將來,有一天帶妳回老家看看黃山,才知道什麼才叫做山。」1998年五月父親在安徽老家過世。這一生,父親從沒到過黃山。黃山,是思念,也是歲月的承諾。』

那一天,我同樣在黃山請按此,同樣被巍峨高山撼動,只是我不知道她眼裡的淚水摻雜的是親情!




原圖:請按此

《2007.5.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梁國村的風與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