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共同發表DNA雙股螺旋結構的理論,以及1968年華生將他在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希實驗室研究過程寫成「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一書,開啟生物科技的另一扇門窗。200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英國首相布萊爾同時宣佈人類基因圖譜完成,同年五月八日台灣的榮陽團隊也率先公布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為好發於台灣的肝癌奠立研究基礎。2006年七月美國的國際「人類基因體計劃」與民間「賽雷拉公司」共同發布人類基因體定序初稿。基因研究不但成為熱門的顯學,更彷如人類未來的寄託。於是基改大豆、玉米等糧食被形容成飢荒的剋星,1996年複製羊桃莉誕生,2001年台灣的邰港科技發表全世界第一條全身發亮的螢光魚,帶有人類基因的豬、揹著人類耳朵的小老鼠...,基因治療儼然就是人類健康長壽的光明未來。

現在是人類首度有能力扮演造物者的年代,「基因工程是上帝給我們的工具去執行地球的工作。」「批評者說基因工程不自然,因為他改變了有機體最重要的天性。」「難道我們不應該減少別人的痛苦?如果應該,我們就必須改變DNA。」

這是麥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在「危基當前」(Next)小說中的一段內容,也是基因改造者的強力辯辭。但是當病人的乳癌細胞或基因變成某家公司的專利,其他機構便不得繼續此項研究,或病人因此須支付更高的檢驗或治療費用時,特定人士的細胞株或基因是否可享受專利保護便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連數年前高度傳染性與致命性的SARS,很多知名研究機構就因為怕打專利官司,遲遲不敢加入研究行列。

「基因是大自然的一個事實,就像地心引力、陽光和樹上的樹葉,是大自然本來就擁有的東西。大自然的事實是不可以被擁有的。」這是作者大力鼓吹的觀念,他認為該給專利的是其檢驗方式或影響該基因的藥物,而非基因本身。可悲的是法律跟不上科技的腳步,現在我們身上有高達20%以上的基因已經成為別人的專利,別人的財產。

麥克.克萊頓大學唸過哈佛文學系,又轉考古人類學系,畢業後進入醫學院深造,還在著名的沙克生物研究室做過研究。文學造詣深厚不說,醫學知識更為豐富,因此他的小說常以強有力的科學事實作為根據,引人入勝虛實難辨。著名的「侏儸紀公園」、「急診室的春天」影集便是其中代表,不但膾炙人口還榮獲多項大獎。

在「危基當前」裡,作者以一貫的文學和醫學長才,用通俗的筆調大談基因治療、器官移植等專業課題,書中還有基因改造出來會與人對話的鸚鵡、黑猩猩。讀者對於複製羊桃莉的記憶猶新,因此小說中相關情節好像新聞般逼真,加上懸疑驚悚的實驗過程和利益糾葛,除了讓讀者對於可能出現於未來的醫學技術充滿憧憬外,更像欣賞偵探影片般刺激。

《2007.7.10》

Counter Stats
hit counters
hit counters Coun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梁國村的風與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