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研究過買東西的決策過程嗎?或許你會說自己是理智型的,或者是衝動型的。但是日本明治大學教授友野典勇在新書《行動經濟學》中,認為一切的消費行為都源自「感情」,都是經過心思細密研究過產生的行為。

他認為經濟活動包含知覺、認知、判斷、決定、感情、意志、動機等,更牽涉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甚至包含人類學、進化生物學、行動生態學、腦神經科學等不同領域,如硬要歸類,那就要直指人「心」。

人們對資訊的處理方式可分為「直覺」和「分析」兩種,不同於以往的學者認為人僅會以其中一種方式來處理所接收的資訊。現代的心理學家提出「雙重流程理論」,認為人類並不只以「直覺」或「分析」一項資訊,而是兩者共同處理。

「雙重流程理論」為人類處理資訊的方式訂定兩大系統。第一系統指的是:直覺、聯想、迅速、自動、感情、橫向並列處理、不必費力處理。第二系統則是:分析、統制、縱向直列處理、規則支配、必需費力處理的過程。例如初學開車時轉彎須默數方向盤圈數(屬於第二系統),熟練後則僅憑直覺便可過關(進入第一系統)。人類的行為往往須透過第二系統學習,再慢慢轉為第一系統,因此第一系統才是決定購買行為最重要的關鍵。

廣告主透過廣告與行銷,過程是讓消費者以腦中的第二系統接收並學習,經過分析評斷認可後,就有可能到達第一系統,形成「心目中的品牌」,當消費者有購買需求時,只要在賣場眾多商品中看到該品牌,「直覺」就會讓他毫不遲疑的購買,也代表行銷策略和廣告成功。

當然;要消費者掏出口袋裡的錢,絕非如此簡單,如何讓品牌從消費者腦中的第二系統進入第一系統,則有多重難關需要克服:

一、感覺:
當潛在消費者接收過你的商品訊息後,往後接收的訊息(包括廣告、行銷、店面、商品、設計等),都會和以前的訊息、以及你的競爭對手所釋放的訊息比較。你的努力與否(包括展示場所的氣氛,商品的觸感、視覺、味道等些微的差異)都會左右潛在消費者,是否成功進入他腦中的第一系統,產生直覺的購買行為。

二、公平感:
顧客認為自己付出的代價,跟商品所提供的滿足感是否平衡。能「物超所值」當然最好。公平感不單指價格,還包括許多服務的細節。千萬別讓顧客覺得你的產品「辜負」了他所付出的價錢。否則,你的品牌不僅在顧客心中永遠淘汰,還會到處宣揚,尤其網路傳播更徹底發揮負面的「病毒式行銷」威力,你的產品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三、「滿足化」和「最大化」:
價格與品質,是消費者抉擇時的拔河戰。顧客購物時,有兩種不同的考量:一個是「便宜好用即可」,一個是「當然買最好的」。前者是「滿足化」即可的消費心態,後者則是追求「最大化」。你的品牌形象與定價,跟其他競爭者相比時,顧客也會依「滿足化」或「最大化」的需求來做抉擇。因此品牌定位必須清楚,讓產品在市場上有一個明確的位置,顧客才會把你的產品列入購買的考慮對象。

其實無論是打造品牌或行銷產品,都算是一種「催眠」現象,讓消費者對品牌與商品產生感覺、進而感動,接著願意付費購買,並從中獲得滿足。企業在打造品牌或推出新產品時,應該研究上述三大課題,直接進攻顧客的心房。直到你的品牌與產品,從顧客腦中理性的第二系統進入感性的第一系統時,產品印象便可深植顧客心靈,則企業成功便指日可待。



《2006.11.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梁國村的風與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