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讓政商名流聞之色變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十三日在君悅飯店與台灣的廣告代理商、廣告主舉行座談會,暢談他的創業理念。

12歲偷渡到香港做月薪八美元的童工,到創辦佐丹奴時裝,令人好奇肥佬黎怎會投資傳媒,「一切都要從六四開始,當時看到封閉的大陸人民無法獲得外界資訊,因此想辦一份刊物,為中國的自由民主盡份心力」,不過由於對大陸新聞自由的疑慮,到現在仍無法實現他赴當地發行報刊的願望,倒是讓港台的平面媒體雞飛狗跳。

*商人辦報,貼近讀者
不同於文人辦報,黎智英曾被批評為商人辦報,他並不否認,反而認為傳統的文人辦報,問題出在使命感太重,以為媒體必須擔負社會教化引領大眾的責任。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少數媒體菁英的思維,其實無法代表閱聽大眾的想法,甚至悖離民意主流價值,於是閱聽大眾逐漸疏離。壹傳媒不會引導閱聽人的思想,反而要傾聽讀者的心聲,蘋果日報每天下午會針對當天新聞檢討,只要讀者不喜歡的版面就要剔除,在演說中他重複好幾次「Focus Group」,以消費者為中心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新聞編輯如此,蘋果日報發行也是如此。此外他認為蘋果日報前兩年的虧損是在預料之內,就像工廠需要投資廠房設備般,媒體需要時間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因此從剛開始的五元,再提高售價十元甚至十五元,回歸讀者需要就會購買的商業機制。

*不要訂戶只要零售,每天發行歸零
當初在台灣創刊時遭受送報生抵制,不過從一開始,蘋果日報就訂定以零售為主的發行路線。每個人都有沒時間看報紙而將訂閱或贈閱的報紙束之高閣的經驗,他認為只要內容貼近讀者,讀者就會視需要自動購買。沒有訂戶也使得蘋果日報的發行每天都面臨從零開始的挑戰,促使編輯台必須每天檢討日日改進,以期更符合讀者需要。

*搖蘋果理論,就是要創新
壹傳媒勇於高薪挖掘人才,也有令員工聞之色變的「搖樹理論」鞭策員工兢兢業業,黎智英表示自己喜歡創新,不善於守成,無法忍受一成不變的工作模式。他認為員工嫻熟相同的工作後,常因循既往工作方式,失去主動創新的衝勁,他不怕員工因創新犯錯,卻無法容忍因循怠惰,因此有必要搖搖樹,淘汰不適任的員工。

*羶腥新聞,只求傳真,不求高深
針對與會者提出壹傳媒內容羶腥,黎智英認為只要事件真實, 即使是新聞主角故意也會刊登,因為這是讀者喜歡的內容,當然編輯也會在事實與社會道德規範間盡量取得平衡。

*媒體應保持中立,對台灣信心滿滿
針對目前台灣亂象,他認為這是邁向民主的過渡階段, 台灣是兩岸三地最民主的地方,加上三通是無可避免的利多,因此他會持續投資。而媒體必須堅持中立立場,給讀者毫不偏頗的忠實報導,才是長遠之計。

2003年五月創刊的蘋果日報,不但衝擊台灣的平面媒體生態,也成為電子媒體挖掘新聞素材的題庫,更影響讀者閱報習慣,雖然正反評價不一,但是能在短短三年就將發行量衝上第一名,證明黎智英顛覆報業傳統的經營手法受到讀者肯定,今天親聞他現身說法,收穫豐碩。


《2006.9.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梁國村的風與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